koot.js 的历史到现在,大概有 5 个年头了,我打算停止投入,所以写下这篇回忆录。
初心
2015 年我开始接触 React 觉得很有趣,和 jQuery 相比页面开发思路更清晰,不需要用 js 直接操作 DOM 就可以完成页面交互逻辑。
在学习 React 的同时也接触到了 Redux、Webpack 这些技术,直到现在他们也非常流行。
我第一次完整的使用 React 进行项目实践是 2016 年 5 月,做了一款多人在线贪吃蛇 snakes游戏。
大概用的技术有:React、Redux、Socket.io、Less、Babel、Webpack…
同期也做了一次团队的技术分享,在现场会上大家通过浏览器加入了游戏场景,一起试玩。
问题来了,因为之前有开发游戏的经验,对游戏的设计和编码并不难,所以整个项目花费时间最多的是项目技术搭建,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时间成本。在工作中,大家不敢轻易使用 React,担心遇到配置问题搞不定而卡住,为了解决团队在使用 React 的疑虑,我开始有了搭建 React 技术框架的想法。
内部孵化 super-project
随后,我就基于之前尝试的 React 项目开始思考如何搭建项目结构、如何选型合适的技术,并动手开发了一个非常基础的 React 开发框架,命名为 super-project,2016 年 8 月 17 日第一次 Commit 到公司内部的 Gitlab 上。
当时的前端 Leader 是李阳,我们在技术上有较好的共识,他开始支持我的 super-project 想法,并召集了当时团队几个技术不错的同学一起搞,所以在此我感谢当时在 super-project 付出的人:李阳、胡昕、孙驰、张攀(排名不分先后)。
目标 & 探索 & 实践
目标
当时 GitHub 社区上就有 create-react-app 脚手架可以快速开始一个 React 项目,但那太基础了,我们开始结合日常的工作思考 🤔
- 如何一键开启开发环境?
- css 使用 css-loader 还是 css-in-js 方式?css 的开发能不能像之前一样独立书写 class 又能做的易读、不担心重复?
- 面对公司的国际化业务,能不能把国际化能力加进去,语音定义能不能更简单?
- 开发的时候能不能是热更新?(当时的开源例子大部分是保存代码整页刷新)
- MPA → SPA → Isomorphic,能不能做到“同构”? 能不能用一套代码可以打出 SPA 和 SSR 的代码包?
- 能不能真正做到按需加载资源?包括 HTML、JS、CSS、Image…
- 能不能把首屏渲染做到最小且内容非常完整?
- 后来,关心是否可以直接把 PWA 也实现了
探索
带着这样的目标我们开始了技术的探索。
还记得当时我在做样式处理这部分探索的时候,css-loader 和 css-in-js 两种方式都觉得还不够。
css-loader 和 style-loader 在 webpack 处理的样式是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的,但是在打包后,class 名的阅读性和唯一性则变得冲突起来,作为前端 geeker,我希望能把鱼和熊掌都需要,把 class 名的阅读性和唯一性都保持下来,另外希望配合按需加载把页面所需要的最少 css 提取出来。所以自己开发了处理 css 的 webpack loader 叫wrapper-css-loader,后来进化成 koot-css-loader 合并到 koot 里。
还有多语言,当时是胡昕主要负责的模块,期望目标是尽量不改变 JSX 的组件结构,又同时能满足 SPA 和 SSR 两种模式,实现多语言切换双标准。
当然,注入此类的探索还有很多,这里不多说了…
实践验证 PhotoGrid & InstaNews
又过了一段时间,大概 2017 年初,刚好有两个重要性没那么强的项目,我们基于 super-project 开发了 PhotoGrid 网页版和 InstaNews 的网页版。使用了 Isomorphic 技术,也就是同构。成功的把 React 页面通过 Node Server 渲染出来,并且在浏览器端展示出来之后又保持了 SPA 的特性。
满足网页 SEO 的同时又保持着 WebAPP 单页面应用的体验。从此也验证了 super-project 的可行性。
PhotoGrid 的网页版是胡昕开发的,InstaNews 的网页版是李晓改开发的,在此感谢你们的勇于尝试。
坚持
super-project 在向好的方向发展,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,这个框架也帮助到了业务,但大家的技术理念不会一直很相同。
一年后,李阳离开了公司,其他同学在 super-project 上的贡献不多,只有胡昕一直还在与我为此奋斗。
当然,他在这个项目上也有较多的成长,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一起搞技术研究。
对外公开改名 koot
当技术框架被验证之后,我们想帮助到更多的开发者,让 super-project 发挥更大的价值,所以我们讨论把它放到开源社区 GitHub 上。开始的时候我们想简化一点,比如叫 super.js 或者 superjs,但这些都被别人占用了。胡昕提议看看有哪些简单的字母开源拼起来,我们经过多次尝试发现,koot 这个词简单又没有人注册过 NPM 包,所以我们就定它了。
注册了 NPM 包 koot,也注册了免费域名 koot.js.org,看起来不错,是个好的开始。
随后又有一些新同学的加入:马振雨、王一奇、陈钦洋
技术的推广
团队内部
李阳走之后我成为了前端团队的新 Leader,我发现团队里大部分项目使用的前端技术都不同,有的用 jQuery、有的用 AngularJS、React、Vue。这对团队协作大大增加了成本,于是我做了一个霸王决定,团队项目全部使用 koot 作为开发框架,开发 UI 全部是切换到了 React 上。这样的好处是大家有相同的技术基础,那么团队在技术上的积累和沉淀也有了 koot 这个落脚点。
我的工作从主力开发变成了主要把控方向和技术推广。
大概有一年的时间,前端团队的项目几乎全部切换到了 koot 上。
公司内部
为了扩大 koot 的价值,让技术的能力传递的更广泛,我们在公司内部和开源社区上都做了响应的推广和分享。
2018 年 12 月,我联合培训部和一些热爱技术的同学一起搞了“豹前端主题分享月”,12 月里每周都会做面向全公司的技术分享,大部分内容和 koot 有关,帮助其他部门的前端同学了解 koot、使用 koot。很快公司有很多业务使用上了 koot,到 2019 年底公司与前端相关的业务有 80%都用到了 koot。
开源社区
在开源社区上的推广我们经验不足,通过 GitHub 自动检测发现虽然有一些项目在用,但数量不多,Star 也不多,如果让我再搞一次,我可能会选择多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下技术文章宣传。
选择不投入
背景
2020 年,疫情来了,企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一年我们公司的变动也很大,有不少业务收到影响,感觉一整年都在不停的调整架构。我们团队这一年里大部分的工作是交接和对接,技术的推进不多,主要是 koot 上了 Serverless。业务和团队的缩减,让我们在技术基建方面的投入变得少,我的主要工作偏向管理,胡昕也很少有时间去维护,koot 的在这一年里发展不多。
迭代落后
react-router 已经出了 v5、redux 已经出了 v4、webpack 也出了 v5,等等很多技术生态库已经迭代升级一圈了,但 koot 跟不上了…
现在的市场上已经术业有专攻,React SSR 的解决方案有 Next.js,项目脚手架有 umi ,后台系统组件库有 antd 等等… 此时 koot 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在前端行业里找到相似或者更好的方案。koot 如果不改变就无法为使用者带来较好的技术价值,如果继续投入精力就需要做的比 umi、Next.js 等开源技术做的好,那其实非常难,因为这些开源项目已经建立了很好的生态,有使用者和生产者的自循环。
认知边界
另一方面是到了认知边界。技术的根本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,在最早的 super-project 是为了解决 👆 上面列出的一系列问题而诞生的,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知道要解决的。当我们已经把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问题都解决掉了,而且业内也有更好解决方案的时候,我们没必要追赶,而是应该去洞察技术开发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被解决。解决了新的问题才回有新的价值,但不要为了解决问题而创造问题!
站在公司角度的选择
选择不投入,这是我代表公司做出的选择,因为在公司层面是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的,如果不能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,我会果断选项停止投入。但这不代表个人行为的停止投入,胡昕在这个项目上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,我们会把 koot 当做玩技术的一个途径,基于它仍然可以做各种尝试。
历史
2016 年 8 月 17 日在猎豹移动的 Gitlab 上提交了第一次代码
贡献者:我、胡昕、孙驰、李阳、张攀
2017 年 7 月 3 日在 GitHub 上提交了第一次代码
贡献者:我、胡昕、马振雨、王一奇、陈钦洋
2018 年 8 月 8 日在 NPM 上提交了第一个 koot 包
2020 年 5 月 15 日 在腾讯云 采访 koot 在 serverless 上的实践
https://serverlesscloud.cn/best-practice/2020-05-15-ssr-interview
2020 年 7 月 9 日 在 ServerlessDay · China 大会上的 koot 案例分享
https://serverlesscloud.cn/blog/2020-07-09-serverlessdays-tencent-2
2017 年 11 月 猎豹十佳技术文章《2017 年的 WEB 前端开发 - 单页面终于嫁给了多页面》
https://twiki.cmcm.com/pages/viewpage.action?pageId=11339894
案例
猎豹移动官网
https://www.cmcm.com
Bitrue 交易所
https://www.bitrue.com
...